堰塞湖是地震次生灾害之一,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形成的原理是: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也可能是其他的物质;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在历史上因为震后堰塞湖的溃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例子很多,其中,在四川叠溪到茂县的路上,有一处“叠溪海子”的湖,该湖是1933年2月25日7.5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当时,地震造成方圆20多个羌寨覆灭,6865人遇难,一个多月后堰塞湖崩坝,冲毁下游的茂县、汶川、灌县(今都江堰市)沿江村镇大半,2万余人在洪水中丧生,造成罕见的地震水灾。